2020年6月19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组织召开了巡察情况反馈大会,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校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方平,纪委副书记、巡察办主任吴利瑞,第三巡察组组长孔德懿,副组长王继平、郭定夫,巡察组全体成员及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在逸夫楼一楼会议室参加现场会议。会议由学院学科委员会主任黄云辉主持,全院教职工通过视频会议参加大会。 第三巡...
4月16日下午,我院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张雄教授受邀作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报告。此次报告采用线上形式,会议由我院党委书记王中平主持,来自化学、人文、传媒、出版社及我院等五所单位近五百名师生通过视频会议聆听了报告会。张雄教授首先向大会传达了此次两会主要会议精神,对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此次会议通过的《民法...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型储能材料与器件成为当前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陶瓷电介质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异的特点,在高功率脉冲体系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无铅储能陶瓷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普遍偏低,其最大的可释放储能密度(Wrec)和储能效率(η)分别低于3 J/cm3和80%。基于钛酸铋钠(BNT)陶瓷具有较高的最...
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我校教师与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在国际前沿科技及热点研究领域展开交流,积极搭建跨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同时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力度,为学校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和后备人才库建设积蓄力量,学校于5月30日举办“同绘蓝图,寄托未来”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同济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材料学科分论坛与5月30日下午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
近日,经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S.P. Shah教授推荐,由我院土木工程材料系徐晶副研究员、姚武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共同合作完成的“严酷环境下钢筋混凝土防护技术体系创新及工程应用”,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项目聚焦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需求,针对高氯盐等严酷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易腐蚀、凿除修补后...
光生电荷转移是光化学与光物理中的重要现象。特别是在光生电荷参与的催化化学反应中,光生载流子的利用率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催化反应速率。面对高效捕光材料的匮乏和光量子产率普遍不高的问题,如何优化提升光生电荷的分离与转移速,迫切需要利用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加以破解。近年来以压电极化效应调制光生电荷转移的新途径在光催化制氢、还原二氧化碳以及降解有机污染物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4月28日中午,我院党委组织全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邀请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巡察办主任吴利瑞做题为“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讲座,我院党政领导班子及全教职工130余人通过网络会议平台聆听了报告。吴利瑞书记首先向学院教师传达了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从会议的主题及主要成果、七十年创造的奇迹、13个坚持和完善等方面一一展开阐述,并结合自...
我院蒋正武教授可持续混凝土研究团队近日于Cement & ConcreteComposites杂志(2018-2019 IF=5.172,JCR工程技术一区,Top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Understanding thesulfate attack of Portland cement–based materials exposed to applied electricfields: Mineralogical alteration and migration behavior of ionic species。文章以地铁运行过程中杂散电流对混凝土的潜在危害为出发点,从科学的角度对电场作用下水泥基材料硫酸盐侵蚀的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同时引入热力学平衡计算的方法,从物相变化与离子迁移的角度揭示了侵蚀机理。本项研究由蒋正武教授可持续混凝土研究团队发起,并得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aulo JM Monteiro教授团队、伦敦帝国理工学院Rupert J Myers博士团队的支持与合作。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同济大学蒋正武教授,第一作者为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晨,末位作者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aulo JM Monteiro教授。